12.22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富贵,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你知道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吗?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也许这是民间的一个小故事,但是为了尊重古人,这种风俗就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
不过,冬至我们饺子该吃吃,但是真正要保护好耳朵,我们可以选个耳套,用它来保护我们的耳朵,对于保暖。警用耳套就是最好的选择,外层采用优质PU,里层采用的是羊羔绒。冬天寒气逼人,拥有一个可以防护并且保护自己耳朵的耳套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虽然说耳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必购品,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选对,选个戴着舒服,保暖性好。
戈泰装备专业致力于警用装备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的交警反光棉衣经过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检查合格。在行业中拥有领先技术和标准,各地公安机关可以放心采购。